王垿作品
王垿
王垿
王垿
 
王垿中堂01(已售)
王垿四条幅02(已售
王垿中堂对联03(已售)
 
王垿
王垿
王垿
 
王垿中堂04(已售)
王垿中堂05(已售)
06(已售)
 
王垿
 
 
07(已售)
 
热线QQ    高价收购:15053587580
王垿简介: 王垿(1857-1933.12),字觉生一字爵生号杏村、杏坊、望石山樵,晚号昌阳寄叟,山东省莱阳县(今市)人,清翰林院编修王兰升之次子。清光绪十五年(1889年)己丑科进士,钦点翰林院庶吉士,后授检讨,詹事府、右春坊右赞善。历任河南学政,国子监祭酒,翰林院学士,后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,法部右侍郎兼实录馆副总裁等职,官居二品。张勋复辟时被授予弼德院顾问大臣头衔。工书擅画,善隶书,尤长行草,为状元曹鸿勋入室弟子,其法清劲峭拔,求书者众,故时有无匾不是垿之谓,为清末创新派之一。清末民初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。  晚清时期,自幼聪颖勤学,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知识的熏陶,才华横溢。其父王兰升为清同治十三年(1874年)甲戌科进士,授翰林院编修。书法有扎实的功底,勤习隶、行、楷书,是清末创新派之一。在京又拜同乡光绪二年(1876年)状元曹鸿勋为师,入室学习书法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,将汉隶及魏、晋、唐之名碑、帖融会贯通,终于形成雅俗共赏、形体长方的正行书,亦称“垿体”。光绪十五年(1889年)己丑科中进士,钦点翰林院庶吉士,后授检讨,詹事府、右春坊右赞善。翌年,其兄王塾为光绪十六年(1890年)庚寅科进士,入翰林院庶吉士,后授检讨,任广西桂林知府。在胶东王氏家族有“一门三翰林,父子九登科”的赞誉,备受书香门第羡慕,在民间传颂至今。清光绪二十年(1894年)大考翰詹时得第二名,一年后转左春坊左赞善,以后又升为右春坊中允、翰林院侍讲学士。1900年7月八国联军进逼通州,其护驾西行。至西安遂升国子监祭酒。1901年冬慈禧返京,清廷赏护行人员,被赏戴花翎。1903年授河南学政,督学河南兼授翰林院学士,累迁刑部右侍郎,后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,官居二品。其书法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,在京为官时,有“有匾皆垿书,无腔不学谭”的诗句,京城凡银号、钱庄、酒楼、茶馆、绸缎布店、洋广杂货之牌匾、对联几无一非其之笔迹,可见当时商家对其书法的青睐。北京西单天源酱园有四幅(两联)条屏是其撰写的,可惜后来被毁。民主革命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1907年又署法部右侍郎兼实录馆副总裁,为光绪写《清实录》。1911年辛亥革命辞官。1912年欲回山东莱阳,因天津兵变,路途受阻,又闻莱阳也哗变,遂至青岛定居,因思念故里,遂将居所称为“寄庐”,自号为“寄叟”。不事政治,不与军阀、官宦相交。每日吟诗写字,自得其乐。德国人卫礼贤在青岛创“尊孔书社”时,经常参加活动,卫礼贤又建立一座名为“尊孔书社藏书楼”的图书馆,其址在今上海路和城阳路路口,又为图书馆捐赠部分图书。1914年日军进攻驻青岛之德军时,携眷避至济南。当时恭亲王溥伟、相国升允等仍在青岛,因其住宅坚固,皆避居于此。11月日军占领青岛后,才由济南返青岛,潜心翰墨,不问世事,间或遨游海滨,时亦沽酒漫饮。倡议集资,帮助李某创办顺兴楼于北京路,使之成为北京风味之菜馆。1917年张勋复辟时,还给了一个弼德院顾问大臣的头衔。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时,社会秩序较乱,王垿复携眷至济南,待平定后始归青岛。求书者更多,所书匾额远胜于在京城之时。书法流传日本甚多,亦为日本书法界所推崇。1931年作品入选中华书局出版的《全国名家书法作品集》。晚年过着半退隐的生活,组织“耆年会”和一些满清遗老欢聚,吟诗作画,展书法。热衷同乡会,有助于慈善,给人题字写匾。潜心于作诗填词、著书立说。  1933年12月因病在青岛逝世,终年76岁。1934年春归葬莱阳,碑文为“一代完人”。著有《王隐居传》、《张太守允抢传》、《墨香斋诗文集》等传世。其后人大半居于青岛,在陵县路“寄庐”故室中,今仍有其孙王世棽居住。
 
 
 
 

Copyright © 2007-2018 www.shuhuajp.cn  All right serverd.
版权所有:胶东书画网   技术支持:莱阳洪元电子商务工作室
咨询电话:13156953680  传真:0535-7262064 监督热线:13156953680
QQ:31678118 E-mail:yulian3241@sina.com